大屏幕上,跳动的数据,实时显示当前药品交易金额、数量、品种,乃至精确到采购药店数量、热销药厂排名情况……在药师帮展厅,这些数据让参观者印象深刻。
成立于2015年的药师帮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医药供应链的企业,并上榜最近发布的胡润《全球独角兽榜》榜单。
伴随着医院处方外流提速以及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,医药电商也迎来了新发展,受到资本青睐。
把长尾需求集中起来
“对上游批发商而言,考虑到物流成本、营销成本,一个订单如果没有几千元是很难有动力配送的,而下游的药店和诊所又不想大量囤货。这始终是一个矛盾。”药师帮表示。
在创业之初,药师帮团队发现:药店的消费场景有着特殊之处,消费者拿着药盒、带着药名去药店找药的场景随处可见。药店常规的品类难以满足,这些长尾需求成为药店日常经营的痛点。
《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(2021)》数据显示,全国医药市场流通规模大约2.4万亿,分为院内、院外两个市场,院内市场规模占比69.4%,而院外零售市场则由非常多的小而散的零售药店组成。从上游批发企业到下游终端用户,都非常分散,适合用数字化工具进行链接。
药师帮一头连接着个体药品批发商,并通过SaaS、ERP等数字化工具,把所有批发商都连接起来,打破一个个信息孤岛。
另一头则连接着药店诊所,大量长尾的需求集中起来,最终像“蚂蚁雄兵”一样,形成了规模化的交易。
从药店的角度来说,总会寻找更优的价格,即便本地的批发商找上门来推销,药店也希望能获取一个更透明的价格,因此,查价比价也成为药店一个非常强的诉求。
随着接入平台的资源越来越多,“雪球效应”就出来了,能找到的产品就越来越多。截至目前,上游已经接入3000多家药品批发商,下游接入40多万家活跃度终端用户,逐步打通了生产、流通、营销、零售等主体。
让批发商和药店、诊所实现“撮合”交易,其实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。
相较同行企业,药师帮的业务特点十分突出:不管用户的单子有多小,位置有多偏远,怎样都可以送上门。
最初,这些订单通过顺丰、京东等物流配送,在量起来之后,运送成本大幅度降低。在药师帮平台上,低单价的药品也能单件下单,因此,用户也培养了高频次下单的习惯。
围绕药品流通,市场上并非没有参与者。例如,国药控股、九州通等行业领头羊企业。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更多是针对医院、连锁药店等,订单的形态也以整件大单为核心。相比之下,小而散的基层门诊药店就显得“无人问津”。药师帮就像下围棋一样,首先占领了这个市场上最边角处的地方。
平台的初衷,就是帮用户省钱。药品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,批发商与药店在交易前,有复杂的营业执照、药品经营许可、GSP管理等“三证资质”核验,生意还没做,往来快递资质的成本就花去了20元,对此,药师帮创造性地上线了一个电子交换资质系统,把超过40万家采购终端的电子资质执照全部都搬到线上去,彼此都可以在平台直接查询对方资质。
药师帮表示,药品交易是一个强信任的过程,这一套基础设施搭建好了之后,彼此不认识的批发商和药店诊所就可以放心、高效地进行交易。
从做小单到开拓大单
从基层零散终端起步,发展至今,药师帮也在慢慢进入核心连锁药店的视野。药师帮的这一套数字化改造方法,不仅仅适用于单体药店、门诊,其实很多中小连锁甚至百强连锁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。
当做几百元的小单子都能保证利润时,那么再去开拓大的订单就轻松很多。药师帮的底气在于,当月度交易规模到几十亿元时,平台的供应链服务能力也就提升了几个级别,并具备了服务中小连锁药店、大单店以及核心城市终端的能力。
慢慢地,百强连锁药店也在这里采购、每个月下单百万元以上,尽管占整体采购比例还很小,但这是一个开始了。
因为一站直达终端,缩短了药品配送路径,药企也愿意入驻。
对不少药企来说,蓦然回首,传统药品的经销模式也走到了一个瓶颈期:销量上不去,传统渠道的增量空间见顶。药企需要寻找新的渠道和市场。
更关键的是,随着国家医药集采步入深水区,药企猛然发现,别看一些药品在不同的大医院和连锁药店站稳了脚跟,但它们其实是有一个共同的“终极客户”,即国家医保局——这些占据医保报销大块头的药品,自然很容易通过集采,将药物价格降下来。这意味着,一些强势药企也做不到“躺平”,也需要积极开拓新方法、新渠道。
除了搭建药品交易平台,药师帮还在积极拓展数字化服务,比如帮助药企预测药品销量、提高周转速度,帮助新药推广。
放长远来看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,远不只是药品,随着供应链的逐步完善,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发展,未来彩超、心电、POCT等检测设备,使用起来更加便捷,也将会成为基层医疗的重要交易方向。